
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
與考生自由互動、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、解答。
第11題 梁實秋認為“文藝批評一一般庸俗的邪見”是什么?(6分)
答案:凡是文學作品皆千篇一律的反映民間疾苦,否則便是無視于現實社會。
第12題 作者認為“五言絕句”“只好拈一星半點靈機雋語”的原因是什么?(6分)
答案:局面小,容不下波瀾壯闊的思想。
第13題 第1段中“這種命意”所指的內容是什么?(6分)
答案:充分闡釋他的詩學見解和美學觀點。
第14題 作者認為用散文完成理論觀點的闡述,需要具備什么條件?(4分)
答案:需要散文的大手筆和理論大家共聚一身的稟賦。
第15題 第二段中,梁實秋對劉延濤和劉大杰的觀點,分別持有什么態度?(3分)
答案:同意劉延濤的見解,否定劉大杰的觀點。
四、文言文閱讀
閱讀下面的古詩,完成下面試題。
新晴野望
王維
新晴原野曠,極目無氛垢。
郭門臨渡頭,村樹連溪口。
白水明田外,碧峰出山后。
農月無閑人,傾家事南畝。
【注】氛垢:細小的塵埃。
第16題 “白水明田外,碧峰出山后”描寫景物時采用了什么樣寫法?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? (4分)
答案:(近處田野的遠處是波光粼粼的水面;遠處山脊背后是突兀的青翠的峰巒。)由遠及近、由低到高;給人頗有層次、立體感。
第17題 從詩的內容看,“極目”和“無氛垢”的原因是否是相同的?說說你的理由?(5分)
答案:是相同的(雨后);因為雨后,明凈清新,才能夠“極目”看得更遠。也因為雨水的作用,空中才“無氛垢”。
閱讀下面的文言文。完成下面試題。
鄜延①境內有石油②。舊說“高奴縣出脂水”,即此也。生于水際,沙石與泉水相雜, 惘惘而出。土人以雉尾浥③之,乃采入缶中。頗似淳漆,燃之如麻,但煙甚濃,所沾幄幕 皆黑。予疑其煙可用,試掃其煤以為墨,黑光如漆,松墨不及也。遂大為之,其識④文為 “延川石液”者是也。此物后必大行于世,自予始為之。
蓋石油至多,生于地中無窮,不若松木有時而竭。令齊、魯間松林盡矣,漸至太行、 京西、江南,松山大半皆童⑤矣。造煤人蓋未知石煙之利也。石炭煙亦大,墨人衣。予戲 為《延州詩》云:“二郎山下雪紛紛,旋卓穹廬學塞人?;M素衣冬未老,石煙多似洛 陽塵。”
第18題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,并說說它的含義。(6分)
答案:于是就大量地制作,那標識有“延川石液”的墨就是它。這句話證實了作者對石液用途的看法。
第19題 從文中看出作者最先開始使用的是什么物品?對它的預期怎樣?(4分)
答案:延川石液(或石油煙灰制作的墨);預期是“必大行于世”。
第20題 第二段中從生態環境的角度看作者憂慮的是什么?提倡使用的是什么?有何理由?(6 分)
答案:憂慮是造煤人大量砍伐山林使之成為“童”山;提倡采用“石煙”墨;因為“石煙”墨的原料“石油”“生于地中無窮”。
五、作文(60分)
第21題 請以“見異思遷”為話題,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。要求:題目自擬,立意自定, 文體自選(詩歌除外)。(60分)
答案:略。
成人高考院校專業指導專屬提升方案
未經授權不得轉載,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轉載請注明:文章轉載自 其它本文關鍵詞:
山東成考網申明:
(一)由于各方面情況的調整與變化本網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,敬請以教育考試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。
(二)本網注明信息來源為其他媒體的稿件均為轉載體,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有內容與版權問題等請與本站聯系。聯系方式:郵件429504262@qq.com
關注公眾號
服務時間08:00-24:00免費課程/題庫
微信掃一掃